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百载峥嵘岁月,振兴中华苍生福祉-喵星闻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百载峥嵘岁月,振兴中华苍生福祉

少年振衣,岂可作千里风幡看;

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响

——题记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百载峥嵘岁月,振兴中华苍生福祉的图片 -第1张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当我全神贯注地看完《建党伟业》的时候,让我为之震撼的是仁人志士们养我的担当与责任,是对这个国家的深沉而挚爱的保卫,是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追寻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的使命。这不经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何等的豪迈,这是何等的坚定。理想大于天,为国为民的信仰就是他们的指路明灯。

挽救国家于危难,唤醒民众于迷途。斗争,无休止的斗争,革命,大刀阔斧的革命,敢作敢当,敢为人先,这正是让我泪流满面,感慨万千的地方。让我们带着澎湃的情绪和感慨,一起来走进《建党伟业》的历史中,寻找和探索这峥嵘岁月背后的艰难心酸,振奋人心的伟大时刻。

《建党伟业》这部剧,围绕1921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展开,主要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十年,​极不平凡的十年斗争和探索,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从开天辟地的辛亥革命,到逆流而上的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再到轰轰烈烈的护法、护国战争,从巴黎和会的屈辱丧权,终于开启了解放思想,迎接民主的五四运动直接促使中国共产党成立。而五四风雷就是这把雄伟烈火,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也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更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电影将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之后,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军阀混战,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功称帝等的历史背景。救亡图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写过程中,有盲目,有阻碍,有改革,有屠杀,更有温情…而这一切都是中国革命出路的基垫。我们要正视历史,更好设身处地的认识历史,而不能矫枉过正。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种种问题,才有了以后的更加令人震撼的救亡图存之路。

患难之中,方显大爱。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片中蔡锷为了将来讨伐袁世凯而必须要与爱妻离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是啊,人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不是说英雄就必须断绝儿女之情,而是面对民族存亡,对国家之大爱与儿女之小爱的取舍。其中不乏英雄之大爱情怀。

在第二段描述国外的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上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五四革命”运动,国内的张勋复辟、护法运动,表现出当时中国对国内外形势进行探讨,并对中国的未来之路的探索。即将拉开伟大变革的序幕,俄国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焰势不可挡,让一切不合时宜的倒行逆施无处遁形。短暂的失败注定无法抵挡仁人志士的高歌猛进,改革势在必行。如北大校园内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等人的激烈辩论。就是在自我革命,自我斗争,在新文化与旧文化双重存在的情况上很多人都是很盲目的,不知道到底是该如何看待文化。此时陈独秀的话当是令人茅塞顿开。“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是的,要打倒沉睡在人们心里2000多年的旧文化观念,就必须先从文化下手,只有洗清这些旧的观念,人民的思想才会开放,才会产生新的文化,才能顺势而为。

第三部分讲述了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春、周恩来等青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年少有为,胸怀大志的中国青年,为民请愿,踏上了救亡图存的新征程,注定让这一刻载入史册,发人深省。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吹响了那个时代最具峥嵘的历史号角,这一刻极不平凡又高大伟岸!这是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顾维钧在将去巴黎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啊!”事实也是如此,巴黎和谈失败,他对着各国的代表说:“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国家强大,力量就是外交。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以及实践行动的先后失败,无不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完成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伟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历史的困局,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影片的结尾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但汤因比也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重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产党人以革命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年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必要重归建党的源头,找到这源头的火种,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带领中国从胜利走

向胜利。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百载峥嵘岁月,振兴中华苍生福祉的图片 -第2张
赞 (0)